最近,中紀委和中組部就實行誡勉談話規(guī)定了“暫行辦法”。把一種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性做法,上升到黨內法規(guī)的層面,予以專門的明確和推行,在黨建史上似乎不多見,這說明誡勉談話是推進反腐倡廉深入化、具體化的有效手段,是紀委履行“保護、懲處、監(jiān)督、教育”職能的可行方法,是遏制嚴重違紀違規(guī)現(xiàn)象的積極措施,意義十分重大,必須深刻理解。
誡勉談話具有警醒和防范的功能。中紀委、中組部的“暫行辦法”界定有七種情況之一的,應進行誡勉談話。歸納起來看,就是在黨員領導干部有問題苗頭,群眾意見反映較集中,已經表現(xiàn)出輕微或一般性違紀違規(guī)行為,且造成了一定影響時,必須誡勉談話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,word.org.cn談話對象的錯誤尚處在量變的起始階段。一場鄭重的誡勉談話會象“好雨知時節(jié)”一樣,及時有效得很!通過談話,指出問題,分析原因,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告之以紀,明之以害,談話對象往往比較容易感受到組織和領導的關愛,接受批評指教,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,收到幡然悔悟的效果,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(tài)。反之,如果此時不緊急“剎車”,任其“春眠不覺曉”,錯誤則會潛滋暗漲,完全有可能釀成大的問題,給個人和工作帶來不應有的損失。正所謂“小洞不補,大洞叫苦”。其實,無論是從事物發(fā)展變化的規(guī)律上剖析,還是從反腐敗斗爭的實踐來反思,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:腐敗分子的墮落循沿著由量變到質變的軌跡。他們都是從一般違紀違規(guī)開始,逐漸發(fā)展到嚴重違法犯罪。而進行誡勉談話,從時機上看,就是讓當事人認識并改正小問題,終止錯誤繼續(xù)量變的過程,防止質變性的大錯誤出現(xiàn),其作用猶如醒醐灌頂,指點迷津,不可謂不大矣!
誡勉談話具有強制和震懾的作用。居官應有所“畏”,應懷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的心態(tài)。只有有所“畏”,才會篤守法紀,有所不為;若無所“畏”,就會藐視法紀,無所不為。從客觀效果上看,誡勉談話能使有問題苗頭的黨員領導干部有所“畏”。因為誡勉談話的“暫行辦法”是根據“黨內監(jiān)督條例”制定的,實質上就是十分嚴肅的組織對個人的監(jiān)督行為。雖然它不如黨紀處分那樣嚴厲,但也不象一般談心那樣輕松。作為談話主體是代表組織的,事先已經對談話對象存在的問題有所了解,是有備而談,處于批評、規(guī)勸的主動地位。而作為談話對象個人要么不明究竟,疑慮重重;要么心存僥幸,準備申辯;要么忐忑不安,小心翼翼,是處于說明情況,接受教育的被動地位,故此,不可能不重視談話過程。這種語境本身就包含了對談話對象的震懾力。加之,談話主體是對談話對象有任免權和管理權的黨委、紀委及組織部門的負責人,其間雙方所談內容均要作記錄,由組織留存,這表明了談話的正規(guī)性、莊嚴性。“暫行辦法”還規(guī)定談話對象要如實回答問題,談話后,組織上還會跟蹤了解其改正情況,對回答問題不實、事后改正不好的,組織上要予以批評教育,甚至會進行處理或處分,這表示誡勉談話有強制性和追究性。總之,誡勉談話無疑是對有違紀違規(guī)苗頭的黨員領導干部,高懸起了達摩克利斯劍,提醒其“不能為”,促使其“不敢為”。
誡勉談話具有教育和感召的效應。我們黨歷來重視思想教育,所傾注的精力之大,投入的成本之高,恐怕在世界政黨中少有,這是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特別關心、愛護和幫助。這次制定“暫行辦法”亦是為了加強和改進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。說到“教育”,就有一個“因人而異”、“因人施教”的問題。誡勉談話是專門針對已經有“問題苗頭”的黨員領導干部進行教育的特殊方式。其目的是通過面對面的個性化教育,使他們的行為回歸到黨紀黨規(guī)所要求的范圍內,防止由違紀到違法,由犯錯到犯罪。因此,誡勉談話本質上是充滿人情,飽含善意的活動,可達到感化,召喚的效果。在當前腐敗案件仍然處于高發(fā)期,建立“教育、制度、監(jiān)督并重的懲防體系”處于關鍵期之時,出臺“暫行辦法”,說明誡勉談話就是懲防體系的組成部分,對防止腐敗蔓延有積極作用。事實證明,腐敗分子無不是自律意識喪失。教育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自律意識,是有普遍意義的基礎性工作,需要經常抓,反復抓。因為現(xiàn)實中各種各樣的誘惑,總會對人們的自律意識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。誡勉談話,恰恰是在一些人自律意識受到侵蝕乃至破損時,通過組織開誠布公的真情感召,“春風催又生”,重新喚起他們的自律意識。由此看,誡勉談話乃“雪中送炭”之舉,本身就是教育,感召的過程,有利于加固黨員領導干部反腐拒變的思想防線。